2)第四十七章 品格败坏的大才_三国之崛起西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诩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就带着李儒离开了大牢,走出大牢的那一刻,李儒突然浑身犹如卸掉了一个大大的包袱,身体轻松不少,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李儒心情大好。

  再说贾诩随后将李儒安排在客栈沐浴更衣,随后几天都是好吃好喝招待着他,直到李儒惨白的脸色上有了几分血色,才带他来见李应。

  李应在书房召见了李儒,不对这个时候应该叫张文。李应看着张文说道:“先生以前如何,某并不知晓,自此时起,先生就是张文,是某手下谋士,先生可愿意否?”

  张文说道:“前尘往事已尽赴云烟,此生重新来过,某张文鞍前马后效命主公。”

  李应闻言大喜,随后与张文畅谈,从天下大事聊到市斤民生,李应不由得感叹张文的才学真不是吹的,真的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跟个百科全书似的,李应但有所问,张文必定有答。心中不由得腹诽,董卓那样的大老粗昔日都重用李儒,某如今又岂会放着大才不用。

  初平四年五月,李应正式开府理政,经过贾诩、法正、蔡邕三人建议,李应将逐渐废除自秦朝以来就实行的三公九卿制,改为一公六部制,国家中央机构为太尉府,太尉府下辖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太尉府中,李应看着堆积成山的奏折,心里不由得苦笑,自从太尉府开府理政以来,各地的奏章就拼了命的往李应面前送,甚至于就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李应处理,李应连续理政五天之后,实在是受不了了,从天明时分睁眼,到夜半三更闭眼,李应不是在批奏章,就是在准备批奏章的路上,随后,李应赶紧召来贾诩问道:“文和啊,连日来批阅奏章,某现在实在是有心无力,某之意,召你与法正、蔡邕、张文共同处理朝政,凡是小事,你四人商量决定,大项事宜再呈报给某批阅。”

  贾诩应诺而去。

  就在李应忙着治理关中事务忙的焦头烂额之际,中原再度突生变故。

  曹操起兵后,曾想把父亲接到身边,曹嵩不肯接受,带着家人来到山东琅琊躲避战火。但因为琅琊一带也是各路军阀争夺的热点,曹嵩在兵荒马乱中担惊受怕,认为还是跟着手里有兵的儿子曹操最安全,于是在初平四年六月,收拾金银细软,装载了200多辆大车,带着家人前去投奔曹操。

  在三国乱世中,曹嵩带着这样一支满载金银财物的庞大车队,注定要成为别人觊觎的目标。曹操担心父亲安危,就派武将应劭带兵前去接应。应劭还未赶到,曹嵩一行就出了大乱子。徐州刺史陶谦急于筹集军费,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部将张闿袭击了曹嵩一行,不仅把全部金银辎重席卷一空,还把曹嵩杀死。

  曹操得知情况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