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1、新的合流技术_从煤老板到工业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术!”

  “新技术吗?”王笔倒有些疑惑。

  “反正走遍大江南北,没有看到有任何一家氧化铝厂采用这样的合流技术。”

  熊元正惊讶于王笔提出来的这个方法。

  同时,作为专业人士,他对这项新技术也有所担忧,并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烧结法处理的都是铝硅比极低的赤泥、低品位铝土矿,溶出的粗液,铝硅比必然低。而拜耳法融出的粗液,铝硅比是非常高的。在这一道工序就进行粗液合流,必然造成混合液的铝硅比降低!肯定会有不良的反应,对后续的脱硅、分解造成负面影响。轻则影响生产效率,重则还有可能对设备造成极大地破坏。”

  “是的。”王笔不否认这一点。

  “加与减之间,其实真的很难说清最终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熊元正不了解这种技术,所以说的模棱两可,“新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试验,直到技术成熟、可靠,才能运用到实际生产。”

  “熊教授请放心。”

  王笔对此并不担心。

  因为在十多年后,这项新技术,在华铝集团年产上百万吨氧化铝的大厂中,有过实践运用,而且效果极佳!

  熊元正正在快速浏览那份技术原理,很快又发现了问题:“你看,你这里自己说了,烧结法溶出的粗液,二氧化硅含量高,有可能会在闪蒸汽里面形成硅渣,缩短检修周期,甚至影响设备寿命。”

  “后面我有提出解决方法。”

  王笔澹定的回应。

  “还有,你这里也说了,如果拜耳法粗液和烧结法粗液的配比不合理,将会降低氧化铝的产品质量!”

  熊元正又提出新的疑问。

  王笔一并回应道:“其实只要降低烧结法溶出粗液的配比,比如拜耳法粗液和烧结法粗液的配比为9比1。那么,刚才你提出来的两个问题,都能够解决。”

  熊元正显然没看到后面的内容,所以不知道这些内容。

  他听到王笔的话,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而后又低头查看资料。

  “其实这项技术,我有做过试验。”

  王笔只能这样说。

  毕竟那份技术文件里面,已经把各个环节最优的选择方案做了定性。

  “我刚才说的9比1的配比,根据实验结果,溶液中各项数据还是会有所降低。比如***中的铝硅比,会从300降低到280左右。但是呢,拜耳法生产指标要求,只要铝硅比大于250,产品质量就不会有问题。”

  他见熊元正不说话,又做了更多的解释。

  过了许久,熊元正总算是看完了文件,而后又递给了旁边的副手。

  他抬起头,眼神中有些迷茫,也有些惊讶。

  “你这份技术,已经有了明确的数据结果。看得出来,你做了大量的试验。从你的字里行间,我认为你对这项技术是非常有信心的。”

  “有信心,绝对有信心!”

  王笔笑道:“而且这样的改造方案,其实对厂子现有设备不用做太多改动。只需要建造烧结系统的烧结、溶出、赤泥分离洗涤等三个工序的设备,产出的粗液,直接汇入拜耳法系统。”

  熊元正若有所思。

  “烧结法粗液汇入拜耳法系统,将大大缩短工序,降能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没有大幅度影响产品质量!”

  见对方不说话,王笔又说了诸多优点,“这样的做法,对氧化铝回收率的提高幅度,跟其他合流技术是差不多的。”

  “相比你们之前的改造方案,我提出来的这个技术方案,工序流程大大缩短。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重新建设的厂房,以及采购的设备,大大缩减。这就能够减少我们的改造费用。”

  熊元正同意他的这种说法。

  只是,他没有对这种技术进行过试验。

  而且这份资料中,只是给出了一种最优的选项,并没有罗列各种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说实在的,他对这项技术运用于生产线的效果,还是持怀疑态度。

  不过,人家是老板,人家出钱,人家是大爷!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