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9章 海陵寻旧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南之学,学在泰州。

  这话并不是说江南人的学问都在泰州,而是夸“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音gen,乃阳明心学王守仁的弟子,泰州安丰人。

  与阳明心学得不到朝廷认可相反,王艮所创泰州学派,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核心思想,传播阳明心学中的“理在人心,知行合一”理念。这一学派大都致力于封建道德的普及和宣传工作,规劝人们安分守已,息事宁人,因此泰州学派一度受到朝廷的青睐,成为晚明的显学。

  也许,王守仁自己也没想到,他眼中的“叛逆”弟子王艮,最终会成为阳明心学的最大传播者和一派学宗。

  没错,王艮在王守仁的眼中,并不是个优秀学生,甚至连好的学生都算不上。

  王艮拜师非常晚,1521年,三十八岁的王艮才拜王守仁为师。

  其实,他拜师王守仁,最初并不是为求学,而是“经商”他家商号盐贩想要扩江西市场,有人给他出主意,王守仁在吉安有书院,弟子众多且多是当地名流子弟,如果你能混到他们中间,必有所成。于是,他还真的去拜师王守仁……此事见载于王艮的再传弟子李贽李为王艮的仲子王襞的门生所写的续藏书王心斋公艮传

  因为拜师时心智已经成熟三十八岁,又或者另有他图,所以王阳明第一眼看到他时,就觉得这人还不如他九岁的儿子王襞知礼没错,这人又耍了一点小心思,他担心王守仁不收,于是拜师时带着九岁的儿子一起,怎么也要在儿子面前给他老子一点面子吧。

  王守仁一代宗师,看破他的小心思,当即收下他为弟子,但同样点拨他,把他的名字改成带有静止之意的“艮”字,赐字“汝止”意思是“你可以了,安静点吧,别那么多小心思”。

  不仅如此,王守仁还将他的儿子王襞归入门下旁听非师徒,让父子两人同时站在门下听课。

  呵呵,一代大师,也挺有意思的。

  王艮的“不听话”还体现在上课时喜欢和老师、同学辩论。

  有一次,王守仁讲“格物致知”时,说道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这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立论点,即“心就是理”。

  王艮又开始发散,他站起身向王守仁提出自己的见解,“格物,知本也。立本,安身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格物就是明白自己所处位置,安身立命之本”的意思。

  两人展开辩论,谁也说不服谁。

  这句话没办法说对还是不对,基于以前的儒学经典解释,是完全没有的,但又没有典籍说它错误,也成为后来泰山学派的基础思想之一。

  还有一次,王艮差点被王守仁逐出门墙。

  入学两年后,王艮自觉学的差不多,他北上京师,一路上打着王守仁的弟子名头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