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77章 海捞船主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后两天,李承基本上都待在克拉码头店小院中,清理第二批浸渍好的海捞瓷,有闲暇就去附近的结霜桥市场转转,又陆陆续续入手二十件完整的海捞瓷大器。

  屡屡出手,让他在结霜桥市场,也变得小有名气。

  这不,今天终于处理完毕第二批海捞瓷,他看看时辰还早,回酒店没啥事,又带着郭重元再度走进市场,一靠近海捞瓷售卖区域,几名摊主就对他笑脸招呼。

  “李老板,刚从库房补来的,看一眼?”说话的摊主叫唐晓松,算是市场中的海捞瓷大户,李承前前后后在他那里购置了近三十件海捞大器,绝对算是大客户。

  李承对他笑笑,扫了眼,确实补了新货,不过不是他想要的。

  海捞瓷中,碟盘碗盏杯,数量最多,因而也最不值钱。

  如果是瑞亚艺术基金投资的话,李承还会建议他们囤一批。这种小件瓷器因为海运过程中采用“紧压”式包装,彼此叠压,贝类和海水侵蚀不算严重,因而处理起来难度不大,适合大批量囤货。李承当然会教技术人员如何做初处理,但也仅此而已,至于提色精处理……还是算了吧。

  可现在是李承自己投资囤货,他亲手处理,自然希望囤点高价值的,也就是“瓶尊炉罐坛”之类的大件海捞瓷,而且最好是釉下彩和釉中彩瓷器。这种大件瓷器,在海难发生时,是最容易损坏的,打捞起来的大件海捞瓷,完整率很低。

  因而,他的选择就不是很多。

  瞅一眼之后,李承对他笑着摆摆手,“下次吧,今儿看累了,就四处逛逛。”

  这是没看上的委婉说法,唐晓松也没什么失望的,从伸手摸出一只小马扎,递给李承,“累就歇会?抽根烟?”

  “那就歇会?”李承笑眯眯接过马扎,直觉告诉他,唐晓松应该有什么话要说。

  两人一人一支小马扎,坐下来,唐晓松递给香烟给李承,又帮他点着火。李承夹在手中,偶尔吸一口,不入喉,在嘴中含含就吐出来,貌似在看货摊上的东西,实则等待对方开口。

  “我知道李老板喜欢大器,可现在,整大器出水的少啊。”唐晓松挠挠头,笑着开口。

  李承点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认同归认同,但并非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稀少,所以,李承又追了一句,“马六甲这片海域,藤箱用得很少?不至于吧。”

  这话挺简略的,外行人听不懂,可唐晓松却对李承竖起大拇指,“李老板真真内行。”

  普及一下过去海运瓷器的包装方式。

  首先破一则谣言:江湖传言的“黄豆发芽保护瓷器”之类方法,纯属鬼话。

  明末到清末,普通海运商船的吨位大约在两百到三百吨,内有八到十二货舱,这些货舱装满之后立即封仓,不到目的地是不允许开舱的海运商船多为几家集资的,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