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6章 就当提前彩排预演了_四合院:原本只想当个小透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之间,两个月过去了。

  这轧钢厂的新电厂,那套由林胜利带领大家仿制的大型发电机组,也已经是正式装机供电了。

  而轧钢厂的这种钢厂电厂统一建设规划的做法,作为试点,这成功的经验,是完全入了规划部门的眼。

  现在就等着轧钢厂新建的那个电力设备制造厂投产之后,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就会按照林胜利他们轧钢厂的这个电厂的建设模式,推广到全国去。

  另外,这电力设备制造厂就刚建设了点基础设施,离投产还早着呢,这电力部门下的设备定单,就都已经排到一两年以后去了。

  而什么其他的地方政府或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订单,那真不好意思,真生产不过来,这边真没法接。

  至于说把生产交给其它厂,那也得有其它厂,或者其它厂有这个技术水平来生产啊。

  就不说别的,就林胜利搞的那套标准化和流水线,那个百分之九十九点几的成品率,和超高的生产效率,谁短时间内学的来啊。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特别航空研究究实验室里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下面给歼十姬生产配套零部件的各个下游工厂,也都完成了标准化的改造,生产出了第一批符合标准的合格零部件。

  而其中一直让所有人都头疼不已的,林胜利原设计方案中,关于歼十姬整体外框的设计制造部分,也迎来了重大的突破。

  按照设计方案里的要求,歼10姬整体框外廓尺寸大、双面加工、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就是在后世的90年代时,都是被称为“亚洲第一框”的存在。

  之所以有这个美誉,是因为过去的飞机框都是由几十个零件甚至上百个零件装配而成,而歼10姬整体框却是用一个毛坯、一个程序,替代了过去的上百个零件,这在亚洲也是头一回。

  说起“亚洲第一框”这几个字简单,但干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由于以前没有加工经验,生产这个框就是个探索的过程。

  这个框光是毛坯就价值不菲,完全采用新技术。

  选择加工这个框的软件也很棘手,用新软件编程没把握,即使编出来,与机床匹配的后置软件是否好用也是个问题。

  加工程序如何检查?

  试切方案如何确定?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工艺参数如何选择?

  每一个步骤都含糊不得。

  特别是双面加工,没有先进的真空夹具来固定,只能靠自己摸索、突破。

  有人说,“航空人遇上新机研制是幸运的”,其实这话还应补上后半句——“付出也是艰苦卓绝的”,有时甚至用“残酷”来描述研制者的经历也不过分。

  这一点,参与“亚洲第一框”的研制者们体会特别深刻。

  首先就是加工零件时的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