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三章 朝中态势_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隆基如今正是志得意满之时,现在的他,已经不爱听那些谏臣的逆耳之言,只爱听溢美之词。

  所以武惠妃的话,完全击中了李隆基的心窝,李隆基听了十分受用。

  李隆基满脸笑容的站起身来,得意道:“惠妃所言极是,朕虽然在长安,但心里装的是九州四海,天下生灵。秦皇汉武,当年也不过如此吧。”

  李隆基自夸了一句,又道:“可琩儿去看看也就罢了,没必要亲自领军前去和吐蕃对敌。”

  “这是他的一片孝心。”武惠妃眼含热泪,“琩儿在信中说,若生不能在臣妾和三郎膝前尽孝,他愿死在戍卫大唐的边境之上,用他的最后的生命和往后英灵,永守大唐山河。”

  目前,唐朝的臣子们都在追求出将入相,换句话说,在边疆打仗,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到长安封侯拜相,所以像李琩这种,有机会竞争皇储的人,自愿放逐去边疆,除了武惠妃所说,他们也找不到其他理由。

  若是为了实权,一个要死的人,拿实权有什么用呢?

  即使拿到了陇右道四镇的实权,李琩又能怎么样?

  而且,若李琩真有拿实权的心思,那他的第一首选应该是剑南,因为李琩领剑南节度使,李琩王妃杨玉环的老家也在剑南蜀州。

  第二个首选,应当是河北,因为河北很乱,对唐中央怨气很重,去那里行不轨之事成功率才高。

  但李琩都没有选,而是去了大唐心腹大患吐蕃的前线。

  这除了以死戍边,还能有什么其他心思?

  李隆基心中感动,道:“琩儿是个好儿子,若他真的死在战场上,朕会给他最高的礼遇。”

  武惠妃闻言,立刻跪地,道:“臣妾叩谢陛下!”

  “你这是做什么?”李隆基立马扶起武惠妃,“琩儿是你的儿子,也是朕的儿子。”

  李隆基替武惠妃擦去眼泪,接着道:“你也不必太过担心,朕去问问有没有新的战报,若没有坏消息,就表明琩儿现在还平安。”

  “嗯嗯。”武惠妃点点头,“臣妾请了几个南方的乐曲名流,待三郎回来,臣妾领他们给三郎演奏。”

  “好,好。”李隆基高兴的点头,去了紫宸殿。

  武惠妃的背影,心道:“琩儿,虽然娘不知道你到底想做什么,但成全你,是娘唯一可以为你做的事。”

  ……

  紫宸殿挨着宣政殿,宣政殿是皇帝会见百官的地方,而紫宸殿则是平时皇帝坐政的地方。

  紫宸殿内。

  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牛仙客等重臣殿下而立。

  李隆基坐于皇座上,问道:“寿王出征小勃律,可有消息?”

  张九龄主管军事,上奏道:“回圣人,还没有。龟兹至小勃律国三千余里,一路荒漠戈壁,山川险阻,寿王殿下又在冰雪中行军,即使没有意外,也需少则四五月,多则七八月才能抵达。”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