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四十八章 哥儿等一等_大明春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罢便在一条木凳上坐下来,沉思着,不再言语。

  过了许久,小娘才怯生生地问道:“那些聘礼真的送给奴家爹娘了……先生还要奴家么?”

  “要,当然要!”齐泰抬起头毫不犹豫地说道,“圣上费那么大劲赏给我的人,我敢不要?”

  “圣上?”小娘一脸茫然。

  齐泰拿起自己的书,说道:“你有名字吗?先跟我回府,趁今日时辰尚早,我得进宫一趟。”

  “芸娘,娘亲生奴家的时候,晌午吃了油菜,就取了这个闺名。”小娘道,“外面那个弹琴的王师父,教过奴家唱曲,不叫他一起走么?”

  齐泰道:“别管他了,应该是教坊司的人,他自己会回衙门。”

  芸娘跟着齐泰走到门口,问道:“先生是做官的?”

  齐泰点了点头。

  芸娘又问:“多大的官?大人说能进皇宫,该比我们县的知县大罢?”

  齐泰道:“应该要大一点。”

  齐泰带着芸娘,坐马车回到府邸。芸娘看到偌大的院落、亭台楼阁,一时间她的神情都变了,一句话也不敢说。齐泰暂且顾不上她,只叫府上的奴婢安顿她。他自己则急急忙忙换了红色圆领袍服,带上随从赶去皇城。

  圣上下午在柔仪殿。

  本来平日里进宫,武将走西华门、文官走东华门。但齐泰被带着走西华门进了宫,因为这边去柔仪殿很近。

  齐泰等二人进殿之前,里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帝朱高煦,另一个是安南国王后陈氏。

  “齐部堂来了。”朱高煦倒先招呼起来。

  “臣叩见圣上,圣上万岁!”齐泰跪拜道。

  朱高煦道:“免了。到桌子这边来坐。”

  “臣谢圣上赐坐。”齐泰说罢爬了起来,走到了大桌子对面,在一条红木腰圆凳上入座。他心里琢磨着怎么开口,一时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的声音道:“朕也不是非得用张信。不过那天陈谔弹劾张信,齐部堂也听见了淇国公说的话;淇国公的意思是张信‘靖难’有功,要朕念及功劳。

  如今靖难功臣也是朕的大臣,朕不能不全然不顾。再说奴儿干那些地方,寻常大将真不愿意去。让张信去奴儿干都司做都指挥使,也算是一种不轻的惩罚了。朕以为暂时不能动他;将来怎么办,得看他在奴儿干的表现。”

  齐泰点头道:“圣上所虑周全,臣岂能因私怨而不顾大局?陈谔弹劾张信,臣绝未参与,请圣上明察!”

  “齐部堂说没有,那便一定没有。朕信你,不需要再查。”朱高煦的声音道。

  齐泰叹了一口气道:“臣并不想报仇,只是多年习惯,偶尔会怀念过去罢了。”

  “齐部堂所言当真?”朱高煦带着笑容,故作轻松的口气问道。

  齐泰点了点头:“昔日已逝,再怎么也找不回那些光阴与人。无用之事,臣何必因私废公?臣让圣上分心,实在有罪!”

  朱高煦道:“望齐部堂能早日解开心结。朕教了王后一首小曲……请王后清唱一曲如何?”

  陈氏作礼道:“臣妾遵旨。”

  她清了一下嗓子,说了一声“献丑”,便开始唱起来。

  “孤灯夜下,我独自一人坐船舱。船舱里有我杜十娘,在等着我的郎。忽听窗外,有人叫杜十娘。手扶着窗栏四处望,怎不见我的郎……”

  这小曲调子稀奇,齐泰也不知曲牌名,便只听歌词。在这宏伟的宫殿之中,一曲俗曲在陈氏的动听的声音中娓娓唱来,齐泰和朱高煦都转身聚精会神地欣赏着。

  虽然有点不上台面,但齐泰记得朱高煦说过的话:大明朝不是蛮夷之邦,咱们不仅要有雄图霸业,还要文化昌盛,叫四海番邦倾慕向往。

  大概圣上觉得,俗曲也是文化罢。

  齐泰听明白了歌词,暗自叹了一气,心道:圣上实在用心良苦,用这首曲子示意他懂得我的心;圣上极其看重我,我哪能只顾自己?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