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_大明春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所;京营精锐所用、及分拨给北征各路人马的火铳,全部使用开山铳。

  使用的火|药也与以往有所变化,加入了几道过滤晒煮的提纯工序,然后碾磨筛选制成颗粒。因火|药威力提高,火铳火炮使用的火|药用量,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也进行了新的调整规定。

  朱高煦根据这些经验,在心里琢磨着:特定技术上的提高,自上而下的政令手段是有一定效果的,只要投入足够的钱财和资源。不过若要技术全方位地发展,就需要更广大的群体参与、并且有动机与积极性。

  他放下兵部的奏章后,想起了昨天沐蓁提到的“天人感应”,忽然想起今年是秋闱的年份、明年春就要开恩科取进士了。

  朱高煦便叫太监去武英殿,拿内阁最近处理的政务卷宗来看。

  果然在卷宗里,发现了有关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今年秋天考举人的事情。“秋闱”乡试由各省级贡院主持考试,不过礼部要派人下去监管;考官、题目等,朝廷都要控制。

  朱高煦不用详细地询问秋闱的进展,心里也能百分百地断定题目:必定还是儒家理学那一套!

  自宋代以来,直到大明朝,儒家理学都是官方认可的学问,也是科举取士的方向。便意味着:读书人从儒生、秀才、举人、进士,大多数人的思想都很统一……

  世人十分功利、注重实用性,不管人们是否认同,学这个东西能做官,大家读书便都愿意学。就连《史记》之类的严肃书籍,此时都属于没鸟用的闲书!

  朱高煦虽然出身藩王、且以武夫形象示人,但他从小有饱学之士教导,教育资源很丰富。所以他现在脑子里、还记得不少学问;对于古代的多种学说、各派学问大概怎么回事,他还是了解的。

  宋代前后,兴起的理学、心学,都是儒家的分支,有着比较完善的成套体系。

  实际上这些在朱高煦眼里“落后”的思想,对维护朱家王朝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其严密地阐述了君权、伦理的合理关系;如果不是最基础的东西、本就是错的,这一套世界观几乎无懈可击!

  若是朱高煦现在告诉大家“科学”,因为他的皇帝身份,非得被人们认为是疯子不可……本来就要杀朱高煦、早已变成敌人的兄长死了,朱高煦只是有稍许嫌疑,就把他弄得有点焦头烂额;更别说皇帝突然跳出来,要挑战世间的思想基础了。

  而且科学之说,不一定能与现在的生产力、统治秩序匹配。

  “不能操之过急呀……”朱高煦喃喃地自语了一声,无奈地合上了内阁的卷宗。

  侍立在侧的太监听到他说话,赶紧聚精会神地留意着。但朱高煦已没有了下文。

  他打算暂时不管今年的乡试、明年春的会试了,让大臣们去捣鼓就行;至少熟悉的东西、人们都玩得很娴熟,好过天下大乱。

  眼下看来,理学就理学罢!反正朱高煦登基的时候,自己也在承天门上“天人感应”过。

  朱高煦不禁再度想起了自己说的话:任何有意义的大事,都复杂而艰难。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