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为什么你们没有那些毛病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也因为出身的部队不同,分为相当多的派系。这些人员来源和背景不同,相互极其不信任。

  少数中央军出身的人,看不起杂牌军出身的。同样杂牌军出身的人,对中央军出身的人也是异常的防范。自己内部都相互不信任,更何谈与共军战俘相处融洽。之所以在突出日军细菌战基地之后,没有就地溃散。

  除了当时的形势,让这些人要想活下来只能牢牢的抱在一起之外。恐怕就是杨震这个将他们拯救出来的带头人,在拯救行动之中表现出来的声望。当时可以说,如果杨震牺牲,那么那支装备残缺、士气涣散,连必要的生存条件都没有的孤军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

  在最早与抗联四军残部合并之后,因为原本抗联的政治工作,相对关内那些经历过严格考验的老红军出身的部队就比较弱,组织也不像关内部队那么严密。再加上在开始阶段,抗联人员数量过少,其中的政工干部的数量更少。

  同时抗联也缺乏关内部队,那种长期形成的政治工作传统和工作方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政治工作并未得到太大的改善。全靠杨震和郭邴勋两个真正的带头人,一点点的苦心经营才维持下来。很多事情,都是靠着杨震自身的威望硬生生的压制下来的。

  为了一点点的改变这支部队,将其真正的建设成为一支像红军一样,拥有拖不跨、打不烂的钢铁一样战斗意志的铁军。在缺乏合格政工干部的情况之下,杨震这个军事干部,可谓是煞费苦心。其难度并不比后世解放战争时期,改造那些起义部队容易。

  直到与关内打通了联系,中央从关内老部队抽调了大批的经过考验的政工人员,以及随着形势的变化,更多的抗联部队合并进来,情况才从根本上改变。这支部队,才真正的脱胎换骨。

  如果当初中央抽调来的人员,真有那么一两位的肃反专家。来到东北为了纯洁所谓的部队,大开杀戒乱杀一气的话。别说那些前国军战俘,就是饱受路线斗争之苦,也经历过类似事件的抗联老干部都恐怕无法接受。

  到时候别说那些肃反专家,就是杨震自己恐怕都拢不住部队的人心。这人心一旦乱了,再想收拾就难了。毕竟当时的抗联,不是苏区时候的红军。周边的形势,也远比当初的红军所面对的,要恶劣的多。内外压力同时压过来,这军心恐怕想不乱都难。

  那位三路军前总指挥,吉东军区副司令员在兼任三分区司令员的时候,搞出的那一手,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几乎将一个军分区都给搞垮。逼得杨震不得不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将他强行送上飞机送往延安。

  这位老兄在肃反方面不过是依葫芦画瓢,连半瓢水都算不上的水平,都惹出这么大事端。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