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遇变滏口(上)_北朝汉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余万六镇起义军的总崩溃。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面对这样的形势,即使洛生王所部再英勇,也无力挽回注定的败局……

  “拨力叔叔,还有几rì才能到临水县啊?”后面马车上的宇文灵吉忽然问道,打破了宇文博的思绪。

  临水县,正是洛生王埋骨的地方,也是当rì葛荣的六镇起义军与尔朱荣决战之地。

  “回郡主,”宇文博略一回神,很快回答了小女孩的问题:“按照咱们的脚程,今晚就能到滏口关,临水县也就在那前面了。”

  “今天到不了吗?”宇文灵吉语气中有些失望。

  听出了小女孩的口气,宇文博身边的宇文元道微微一笑:“今天当然到不了。不过,咱们可以走快些,早点到滏口关歇息,那么明天就能尽早出发。”

  宇文元道名叙字元道,颇通汉学,这从他的名和字就可以看出来,乃是先有名、再据名取字的情况。与之对应的,在六镇的鲜卑人,因为汉化不深,一般是根据鲜卑旧名取汉名,然后以原本的鲜卑旧名为字。例如宇文部现任首领,鲜卑名为黑獭,也可读为黑泰,于是就取汉名为宇文泰,以黑獭为字;宇文博鲜卑旧名和字皆为拨力,汉名“博”同样来源于其读音;和宇文部关系密切的诸部中,贺拔部的阿斗泥,根据“斗”取名为岳,字阿斗泥;还有独孤部的期弥头,则根据“期”取汉名为如愿(后改名为信),期弥头也就成了他的字;而最近在尔朱荣军中深得重用的高欢,字贺六浑,“贺六浑”即是他的鲜卑旧名,其汉名“欢”乃是由“贺”而得。

  和这些名字相比,名叙字元道的宇文元道,名和字就完全符合汉人的习惯,也证明他是完全汉化的鲜卑人,从小即接受着汉文化的教育。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宇文元道的先代,虽然也出身宇文部,却随孝文皇帝南迁洛阳,接受全盘汉化,两三代下来,和汉人士族几乎没什么区别,只因为犯事才贬往武川镇戍边,于是再次回归到宇文部之中。然而在武川镇,镇民和部民们都按照鲜卑族的习惯,以“宇文元道”作为他的正式姓名,他的真正姓名“宇文叙”反而用得不多,只有最熟悉和最亲近的人才会提起。这种情况,在北魏比较普遍,称为“以字行于世”,简称“以字行”。

  尽管同为部民和镇户,但像宇文元道这样汉化完全的人,自然会更多的倾力于文治之道。因此,在整个宇文部中,宇文元道的谋略算是最突出的,他和宇文博,也正是昔rì洛生王在世时的一文一武两大臂膀。

  对于宇文元道的话,宇文灵吉显然很听得进去,她很快点了点头:“元道叔叔说的是,咱们再走快些。”

  郡主发话,宇文博立刻遵从,他让马车的车夫加快了速度,自己依然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