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逍遥一游 心之力_三生道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身不净,是生灵由皮肤、毛发、爪甲、血肉、骨骼,五脏六腑组成的,任何一样都是慢慢毁坏,没有一样是干净的,最终由坏变无,尘归尘,土归土,不值得我们贪爱与执著的。放弃自怜自爱,不要把色身当作欲求的物体,必须培养从色身的出离欲……佛家有诗云:一兴颠倒想,遂有幻缘身;脓血常交凑,腥臊每具陈。纸粘皮囊肉,藤绊骨缠筋;毛覆丛丛草,虫居比比邻。内藏惟臭秽,外饰但衣巾;四大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主宾。百年三尺土,万古一堆尘;贵贱空回首,贤愚共怆神。徒生复徒死,谁识本来人?”

  观受是苦。受是我们的享受,再说得贴切一点,我们的感受。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必须晓得我们所接受的统统是苦,决定没有乐。苦,佛在经上通常用三苦、八苦,来为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佛在经典中,将三界六道里面的生活状况,为我们归纳为三苦、八苦。

  八苦里面,生、老、病、死,这是每个众生都没有法子避免的,这叫内苦,这是身体之内的。身外也归纳为三类,第一个是“怨憎会”,你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生活环境偏偏碰到,没有办法避开,这一类的都是属于怨憎会。我们想几乎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例外,一生的遭遇。另外一类“爱别离”,我们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生活环境,偏偏不能长久,这是在我们现前社会,我们普遍能够看得到的,甚至于在自己本身也能够觉察得到,这一类也是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第三类“求不得”,我们心里面的愿望、希求,都不能够实现。这把我们身外之苦全部都包括了。最后一条叫“五阴炽盛苦”。如果把这八种苦区别来说,前面七种都是属于果报,最后这一种是苦因。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有前面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原因是五阴炽盛,这一句话不好懂。五阴,用现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身、我们的心不健康,身心都在造不善业,所以才得不善的果报。如果身心健康,所造的都是善业,如佛在这部经上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我们这八种苦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在世间,现在这个身体住在世间,应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绝不希求这个世间的福报。

  观心无常。这个“心”是一个能;这个“法”是一个所;前面的“身”是一个所,所受用;这个“受”是能受用。这个“心”是能分别,这个“法”是所分别,也是一层能所。

  我们凡夫的心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这一念明了心,有一个无常的颠倒。我们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