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空中战争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凡中文欢迎你!

  、、、、、、、在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中,已经详细的阐明了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预言仅凭空中部队就能够获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但是直到20世纪末的南斯拉夫战争时,才第一次出现了由全面的轰炸来迫使一个国家投降的记录。

  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场很不值得称道的战争,因为轰炸最终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终美国与欧洲还是派遣了大量的地面部队进入巴尔干半岛,以获取轰炸之后的战果。

  而历史上,真正完全通过空中打击获得最终胜利,而最终没有动用地面部队一兵一卒的,还是在205年爆发的这场南亚战争中。

  中国通过全面的轰炸,最终迫使巴基斯坦投降,而直到战争结束之后,中国也并没有派遣一支正规的地面部队进入巴基斯坦(特种部队不算在此行列),并且以此保证了南亚地区的稳定,保证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

  虽然是一名海军将领,但是鲁毅对杜黑的《制空权》并不陌生,特别是对其中那套制空权理论更是了然于胸。

  二战之后,海军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一支主要担负打击任务,而非是夺取制海权任务的海军来讲,其实行动的有效性主要就是对空中力量的合理利用。

  换句话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海军仍然需要由空中打击来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

  因此,从一开始,鲁毅就高度重视这场战争中空中打击的应用。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并不打算过度的介入到这场战争中去。

  这不是一场属于中国的战争,虽然就发生在中国的身边,但是印度地区的情况太为复杂了,所以中国的过分介入,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2世纪初之后,印度地区能够保证50多年的大致稳定,中国能够保证在该地区的利益,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并没有过分的介入印度地区的争端之中。

  这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基本政策,这是一个拥有0多亿人口的地区,是一个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地区,也是一个相对来讲很落后的地区。

  所以,中国不愿意为着不值得的利益而过分的介入,这就限制了地面部队的使用!

  从国内情况来考虑,中国的军政改革已经走到了关键时刻,所以中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心于一个不重要的地区。

  如果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地面部队的话,不但会导致军费开支全面上涨,更主要的是,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政治麻烦。

  中国军队虽然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解决掉庞大,但是战斗力并不强的巴基斯坦军队,但是占领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不是通过军事行动就能够解决的。

  所以,采取空中打击,而不投入地面部队的战略安排,本身也符合中国自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