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战争泥潭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凡中文欢迎你!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中国在欧洲大陆采取的战争政策一直是个迷团。

  按照当时的情况,中国不可能放弃欧洲大陆战场,这是牵制美国与俄罗斯的一个好地方,而且欧洲各国有持久作战的能力。

  但是,中国也绝对不可能在欧洲战场上投入太大的力量,毕竟这里远离中国本土,也不是战争的主战场。

  那么,到底中国在欧洲大陆需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而这个问题,即使是在大战结束之后的几十年之间,仍然争议了好长一段时间。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与俄罗斯开战,道理很简单,在战争初期,中国的重点是放在太平洋与南大西洋上的。

  而在整个战争头一年的时间内,中国一直存在着兵力不足的尴尬情况。

  如果匆匆与俄罗斯开战的话,那将是一场规模巨大的地面战争,其投入的兵力不会少于上一次中俄之战。

  因此,在完成重点战场的战斗,并且获得充足的兵力之前,中国在对俄问题上仍然是比较克制的。

  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虽然已经有意识的开始加强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并且修改了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方法,以求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扩充军队。

  但是,不管怎么说,预备役部队仍然是预备役部队,要其达到正规军的作战能力,需要很多的时间。

  而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解放军的兵力只有20万,其中陆军35万,海军35万,空军30万,天军5万,另外还有5万文职人员。

  从本土防御,以及保护中国势力范围这个职能上来看,这20万军队是足够了,但是要应付大战期间的作战行动,这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中国在战争爆发之后,必然存在着一段兵力空白阶段。当然,这个问题谁也无法避免。

  美国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兵力也只有0万左右,比中国还要少一点!而这也是中美在战争最初的一年之内并没有爆发多少次大规模的战斗,反而将注意力放到了一些次要战场上的主要原因了!

  拿欧洲战场来讲,美国大力支持俄罗斯,甚至迫使北欧三国做出让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让中国把精力放到欧洲战场上来,以减轻自己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同时,迫使中国更加注重大西洋方向上的问题,而这正是美国的优势所在,如果中国舰队远征大西洋的话,那就落入了美国的圈套,战争可能因此而发生逆转。

  而中国高度重视欧洲战场,想方设法的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抵抗俄罗斯的入侵,其目的自然是要欧洲国家具备独立的战斗能力,减轻在欧洲的压力,同时好将注意力放到太平洋战场上来。

  可见,欧洲战场是中美两国斗智斗勇的地方,虽然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