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两栖登陆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火力支援任务是由第舰队里面的火力支援舰提供的!

  在半个世纪之前,世界各国海军舰队并没有分什么登陆舰队与主力舰队,因为当时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并不激烈,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而在超级大国对地区性大国的战争中,地区性大国的海军是不可能与超级大国海军抗衡的。

  所以,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这两种舰队是被编在一起的,并没有分开。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编制方法可以减少指挥上的环节,提高作战的顺畅性,更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海军的威力来,减少战争资源的浪费。

  当然,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这纯粹是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而战场上的变数就更多了,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够在变化产生的时候做出迅速的反应。

  这一点相当的关键,而将两种职能的舰队分开来,也就正是要达到这个目的。

  当然,在作战中,不管哪一方,其实一直留有一定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除非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战争双方总会想法设法的加强海军舰队的编制的主要原因了。

  与以往的登陆作战相比,这次中国在中途岛登陆作战中采取的战术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首批登陆的部队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并没有要建立滩头阵地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以特种部队配合火力打击,以消灭美军抵抗力,而不是美军本身为主要战斗目的。

  而这一战术思想的改变,决定了登陆作战方式的完全改变,而这些变化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新的军事技术上的,没有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支持,那么也就不可能实行这一战术了!

  首批登岛部队的是两支

  “蛟龙”特种部队的分队,总人数不过20人,他们的任务是前往美军部署在岛上的基地,然后为海军火力提供引导,并且监视美军的调动与部署,为后继大部队上岸做好准备。

  章海平上尉就是这批部队中的一员,而运载他上岛的工具是挂在攻击机机翼下的特种投送器。

  这种装备是专门为特种部队研制的,攻击机在距离目标250公里的地方投下,这样可以避免载机受到地面防空系统的打击。

  而载具本身具有很好的隐身能力,且在飞行时并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在离开了载机之后,即在距离海面20米的高度上飞行,而到达陆地上空之后,这个高度会增加到50米左右,而速度也达到了4马赫左右,这完全可以避免其被地面的低空防空火力击落。

  在距离目标2公里的时候,载具上的止动火箭启动,将其速度降低到了每小时800公里左右,接着,特种兵乘坐的弹射器将其弹射出去,而载具将按照电脑中的飞行程序,自动返回某一地区或者海域,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