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0 或许跟她的过去有关_替身农妇养娃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

  花辞甩了一扇子言豫,“你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么好的事上哪儿找去,正好这几月有空备货。一入秋就开始卖,你就等着收银子吧。不过说好了,京都那边的生意归你管,我就管管西北这块。”

  “放心吧。”说起正事,言豫就认真起来。

  室内三人静静地喝着茶。

  “不过我还挺想那两丫头的,也不知我的扇子还在不在。”花辞道,眼前似乎浮现了青莲青柳那机灵的小模样。

  “搞不好被当成柴火烧掉了。”言豫一脸幸灾乐祸样。

  几日后,李勇被通知去衙门开会,他心情忐忑地来到茅屋找董梅商量。

  “叔,我猜应该是关于毛衣和作坊的事儿,您实话实说就行。”董梅道,“作坊的事您有经验,给他们好好讲讲,也算是帮了曾大人的忙。”她手里拿着几件毛衣样品,都是这阵子芸娘她们织的。如今芸娘暂时停了豆腐坊的事儿,专心织起毛衣来。

  李勇有些担忧,“那会不会影响到我们?”

  董梅想了想道:“影响是肯定有的,不过得看怎么说了。”

  单独他们一个作坊,生意定是好做些,但是成不了气候。记得前世乡镇大发展,很多村镇企业制造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产品,最终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最后大家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但是这些也只能隐晦地说出来,况且这儿也没那么大的市场,最后董梅道:“不过这只是道理上的说法,至于以后成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要记住一点,把东西做好就行。”

  到底是董梅啊,什么都看得透透的。

  据说这日李勇在衙门里,都成了红人了。曾泰当着众人的面,不停夸赞李勇,大家看得出县丞很是看重他。

  下沟村办作坊的事大家也有所耳闻,都纷纷向他请教。他也按照董梅的意思,把经验传授给大家,不过他还是不放心地保留了一些。

  期间得知董梅把毛衣技术拱手送给了衙门,他心里是真有点不开心。也就是董梅没有靠山,若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就算是县丞也不好上门讨要。这时他才想起来老祖的话:梅娘没有根基啊。

  在场的村官们一个劲向曾泰道谢。

  “你们不要谢我,要谢也得谢下沟村的李娘子,是她毫无保留地把这门手艺送给了你们。”曾泰对着场下的村官道,好些都已经花白了头发。

  “这位李娘子名叫董梅,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她跟我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多琢磨,就不会饿肚子。你们回去看看,发动村里脑子灵活的年轻人,看看能不能给村里找到一条好的门路,争取都能有饱饭吃。”曾泰接着道。

  这时大家又把目光转向了李勇,此时的李勇有点不好意思,内心有点小骄傲。这都是董梅替他挣来的。

  曾泰说完背着手离开了。

  一衙役对着众人喊道,“静静!”场下人立马听话地安静下来。

  “后日衙门开始办学,辰时末开始教学,学期五日。每个村子选三五人来学,学会了再回村当师傅。那个李娘子说了,要选聪明手巧的来学,否则学得慢还学不好,到时候吃亏的可就是你们了。”衙役说完,看着下面的反应。

  众人连连点头,学艺是要聪明灵巧的,那笨手笨脚的怎个学得会,别到时候给村里人丢脸了。

  衙役小哥又说了:“你们也别急着把自个那些沾亲带故的叫来,往后有的是时间在家里慢慢学,对不?先挑几个手巧的小媳妇或者小姑娘,她们学得快又好,也给你们村长脸了不是?”

  这衙役简直就是个活宝,两大眼珠子轱辘转,还朝几个正在争辩的里长老头挤了挤眼。

  翌日清早,曾泰就派出三位衙役,一路敲锣打鼓地来到了下沟村,并喊了一路:“为了感谢下沟村董氏的慷慨义举,现奖励一百亩山地以及现银五十两。”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