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地是根本_替身农妇养娃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的事情,骂里带笑道她见外,信不过她。

  “嫂子,我这老也出不了门,让孩子出去见识见识,也是好的。”她忙解释道,实则也是如此,别看她两年纪不大,都是顶聪明的,出去走走会有好处的。

  再者她莫名信任姜秋菊。

  至于人情,她总会有机会还回去的。

  “行吧。我说不过你。”吴氏才稍稍消气,一番叮嘱之后,快速赶回家。

  周树根没空管地里,吴氏带着周燕儿忙活春耕,种点包谷,豆子高粱等。周家旱地不多,娘俩倒也忙得过来,再者她女婿最近会抽个半日帮着春种。

  “姐姐,大家都有地种,我这心里发慌啊。”

  是啊,地是根本。

  梅娘跟她讲了很多种地的事情,听来听去发现这儿的作物品种单一,不像前世,光是玉米就有多种。

  还是豆子多,红豆,赤豆,黑豆都有,已黄豆产量最高,种的农户也多。

  “没有土豆和红薯吗?”

  “那是什么,没听过。”不知是叫法不同,还是这里确实没有此物。

  若是有了这两者,那就不担心饿肚子的问题,种植简单,对土壤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产量高,且好吃。

  “真有这样的物种?”

  定是有的,不知道在哪个地域而已,虽说是不知名朝代,但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空间,只能等待着被传进来了。

  她牵着青禾,也背个篓子,出了院门,茅屋后边是一大片荒地,地上爬满了藤草,还冒出了绿尖尖。

  若是把这里圈起来,养殖鸡鸭鹅还是可行的。

  “姐姐,养那些卖不出去啊,穷人家谁舍得买鸡吃啊,连自己家养的鸡都不舍得吃。”

  梅娘见到的村人确实吃不起这些,往往就是过年才舍得宰只鸡。

  但是镇子以及郡县等富贵人家呢,赚他们的钱才是正道,一百户农户人家都抵不上一个富户的消费能力。

  不知不觉竟往村里走了。

  “梅娘,你这是去哪?”路上遇着的妇人都热络地打招呼。

  “呃……我去看看哪家有鸡仔卖?”

  “鸡仔?那你去春花婶子家看看,她家养了很多鸡。”几人扛着锄头往庄稼地里去,免不了叨叨几句,日子难过啊,空着手离开李家,连只孵蛋的鸡也没有。

  梅娘带着她来到春花婶子家门口,就听见里面“咯咯咯”叫个不停,一股子鸡屎味扑鼻而来。

  养鸡嘛,这是难免的事情。

  她带着青禾进了院子,把大宝系在门外的木桩子上。

  “梅娘,你咋个来了?”春花婶子正端着一盆调和好了的鸡食,放在院子一角,有些半大的鸡飞一下跳进盆里抢着吃食。

  “婶子,你这鸡养得真好。”

  “我啊,做不得地里的活,多样点鸡,也能卖俩钱不是?”她忙拉过青禾的小手,这丫头越来越好看了。

  “奶奶。”青禾甜甜地喊了声。

  “诶!真乖嘞!”春花婶子忙从里头抓了把花生塞小青禾的兜兜了。

  “婶子,您这小鸡仔卖不?”她瞧着那些鸡大大小小都有,“我这也没什么地,大家都忙春耕,我心里头发慌。”

  “梅娘,这个主意好,甭看我老婆子没用,但是我一年养的鸡也能顶她一亩地的收成呢。”

  她不但答应卖给董梅鸡仔,还教了许多养鸡的诀窍。

  鸡仔要细心照料,否则成活率不高,早晚也是要保暖,鸡窝放些干草,特别是现在早晚温差大,小鸡仔一不小心就冻死了。

  小鸡仔最好关着养一个月,大点了才能放到外面散养,所以前头一个月很关键,大点了就放外面,自个找虫子野菜吃,天黑前再喂饱了就可以。

  董梅连连点头,以前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人在山头养了一万多只鸡,那个规模相当大,她寻思着能养个百来只就很不错了。

  春花婶子见董梅问了好些问题,瞧着是没经验的,就好心地挑选了稍稍大点的鸡仔,按五个钱一只卖给董梅,最后她付了五十钱,得了十一只鸡。

  青禾见娘亲背篓里“叽叽”叫的鸡仔,可好听了,高兴地跳起来。

  “得了,我得再孵一窝小鸡了。”春花婶子,拍拍手自言自语,听梅娘语气,似乎要把她家后山变成她家鸡窝似的,养那么多往哪儿卖。

  就她养的二三十只鸡,也是趁着赶场子才能卖点。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