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1章 死局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1章死局

  诸葛恪再怎么刚愎自用,也知到了生死攸关之时。

  司马孚、毌丘俭引二十万众自北而来,文钦引万余精锐抄略其后。

  吴军伤卒、病卒,被弃于道,或死于沟壑之间,或被魏军俘获。

  文钦引军突击之,大破其众,攻杀万人。

  吴人惨嚎哀痛,诸葛恪却不闻不问,安然自若,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屯兵于江渚,后又欲避浔阳而屯垦。

  建业诏书一封接一封的来,召其还朝,诸葛恪这才不慌不忙的领兵返回。

  经此一战,诸葛恪的声望从巅峰跌落谷底,士卒生恨,百姓生怨。

  然而诸葛恪还朝之后,不愿主动承担错误,召来中书令孙嘿,斥责其滥发诏书。

  诸葛恪为数不多的盟友孙嘿噤若寒蝉,惶惧退出,告病辞官。

  其后,诸葛恪威福自用,检点出战将吏名录,一律罢免,重新选任,以塞朝野悠悠之口。

  原本忠于诸葛恪之人,亦遭排挤。

  不出旬月,再度下令,让士卒整装待发,准备从海路进攻青徐。

  恪愈失人心。

  嘉平五年的吴蜀一同北伐,声势浩大,却仅仅持续半年,便草草收场。

  这也是吴蜀最后一次主动反抗。

  三国前后出战的兵力相加几近五十万,早已超过赤壁之战的规模。

  汉末至今几十年下来,中原实力大为恢复。

  司马师坐镇洛阳,运筹帷幄,积极采纳众人意见,击退吴蜀两国进犯,在魏国声望一时无二。

  这两场大战都未对西平造成任何影响。

  而杨峥感觉姜维此番出兵,仅仅是为了策应诸葛恪。

  稍遇挫折便退了。

  “同为权臣,司马师引咎归己,诸葛恪怪责他人,高下立判,经此一败,诸葛恪命不久矣,早年诸葛瑾便有言在先,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鲁芝不胜唏嘘道。

  “诸葛恪有浮才,而无沉略,其败咎由自取。”卫瓘轻笑道。

  新城之战的结果,杨峥早有预料。

  三千魏军挡二十万吴军,再次刷新了杨峥对这时代战争的看法。

  “即便诸葛恪能攻取新城,其败亦是必然。”杜预道。

  新城难打,新城背后的寿春更加难打,被曹魏经营几十年,还有二十万余万大军,司马孚稳的像头乌龟,毌丘俭一时名将,文钦骁勇善战,诸葛恪见好就收也就罢了,偏偏这么浪,北伐这一步是走对了,但也太急躁轻浮,继续打下去,吴军大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如今司马师得志,一定会向前一步。”杨峥更担心的是后面。

  某种程度上,司马懿留下的是个烂摊子,洛水之誓,不仅让司马家的信用破产,也拉低了汉魏以来的道德水准。

  很多服司马懿怕司马懿的人,未必怕司马师。

  经过东兴之战与新城之战,淮南被削弱的无以复加,而司马师的声望如日中天。

  比起司马懿,司马师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