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1章 威信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佛门的昌盛,也让华夏的注意力渐渐转向天竺。

  天竺僧人能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中原也能不远万里去往天竺。

  最先行动的自然是商旅,天竺的香料在大秦价比黄金,有利益自然就有人铤而走险……

  大兴城中。

  杨峥十分欣慰,仿佛一个慈祥老父亲,看着自己叛逆的儿子们乖乖在自己面前低头。

  一场场的胜利早已让大兴城的百信们麻木了。

  每一次大胜,大兴的人气便增长几分,西域的富商拖家带口的在大兴置办宅邸。

  一度拉高了关中地区宅邸的价格。

  不过这也说明大秦经济的繁荣。

  大秦发行的铜钱、银钱、金钱,成为商道上的主要货币,大兴、姑臧、敦煌、高昌、碎叶、疏勒,都建有大秦的钱庄。

  商贾买卖,不再需要将金银万里迢迢从大兴运往西域,或者从西域运往大兴,只需凭借一张银票,便可在任意钱庄兑换等价的金银。

  每张银票都采用工艺繁复、造型精美的蜀中竹纸,盖有五方大印,分别是杨峥的天子宝玺,尚书省、侍中寺、中书省的政令玺,还有发行钱庄的票玺。

  伪造难度极大。

  一旦抓到,就是灭门的重罪。

  入冬之前,战俘和牲畜陆续押送至大兴。

  百姓纷纷前去观望,人山人海。

  有了这批牛羊的补充,能减少凉州受灾地区对粮食的依赖。

  其实旱灾也有一个过程,今年在北地郡爆发,明年在武威郡,后年就转移到安定郡了。

  比天灾可怕的永远是人祸。

  历史上西晋开国没几年,按说这种程度的旱灾应该很容易就能控制。

  但司马家与士族的腐朽,让西北地区的矛盾空前尖锐。

  这种情况在大秦不可能发生。

  凉州是大秦的龙兴之地,杨峥对这片区域的重视,远超其他地区。

  委任的官吏都是干才,凉州刺史杨嚣更是以屯田治民著称。

  在他的安抚下,凉州风平浪静。

  到了泰兴二年,旱灾区域从北地扩散至陇右,流民渐渐增多,不过朝廷早有准备,蜀中的粮食从陈仓经由渭水逆流送入陇右。

  这场旱灾更像是对这个新生帝国的一次考验。

  杨峥一手提着粮食,一手提着刀子,五万铁骑在大兴枕戈待旦,防备有部族趁天灾作乱。

  不过这显然是多余的。

  文鸯的大胜对外有极大的震慑力,对内也增强了凝聚力。

  而一个开国皇帝的威信,没人敢来挑战。

  偌大的中原帝国,若是连一场局部旱灾都处理不了,可见其垃圾到了什么地步。

  旱灾虽然还在扩大,伴随着蝗灾,但并未撼动大秦的统治基础。

  “陇右、河西灾民十三万,河套灾民四万,草原受灾也颇为严重,数月间,有两万帐南下……”

  压力越来越大,鲁芝脸上的皱纹多了几条。

  “大兴的粮食够不够?”

  “河东、南阳、汉中、洛阳接连两年都是丰收,粮食绰绰有余,然则,这旱灾有向关中蔓延的迹象。”

  “粮食够就行,伯父无需多虑,朕准备以工代赈,开广通渠,挖掘大兴至潼关的运河,引黄河水入关中。”杨峥准备晚几年再弄。

  但现在旱灾一直不消停,几十万没事干,说不定就闹出什么事端。

  广通渠的好处不言而喻,进一步加强大兴与关东的联系。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