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东瀛电影周(感谢潇湘夜雨声烦)_电影人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人。

  另一类是样板戏电影,包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在内的八大现代京剧样板戏。样板戏拍了很多版,最开始是舞台录象的黑白片,观众并不喜欢;后来拍了彩色版,还运用了电影镜头的处理手法,倒是受欢迎了不少。

  还有就是纪录片,除了国庆典礼、党代会一类的外,比较多的是表现革命群众战天斗地的伟大精神,比如《红旗渠》;还有就是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各地参观游览的纪录片。不夸张的说,在运动时期西哈努克亲王是中国银幕上的绝对男一号,带领观众游览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女一号则是西哈努克亲王的老婆莫尼克公主。运动时期中国银幕流行铁姑娘,看上去比较土,而莫尼克是美人,又带有异域风情,自然成为无数男人的梦中情人。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运动十多年来没看过什么好电影,文化生活极度匮乏。当兵三年,老母猪赛貂蝉。在文化上饥渴了十年的观众看到《追捕》这样的娱乐片,引发的轰动可想而知。警匪、追逐、爱情、脱逃、阴谋等商业元素融合在一起,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一个个就跟见了羊羔的狼,被刺激得嗷嗷直叫。

  《追捕》颠覆了东瀛人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形象,过去大家对东瀛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电影,万万想不到银幕上那些被武工队玩得团团转的、蠢笨的东瀛鬼子摇身一变,竟成了追求正义和真相的化身。奶油小生迅速被抛弃,面容刚毅的高仓健成为年轻姑娘心中的偶像;而留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则成为无数男性的梦中情人。

  《追捕》红遍大江南北,对中国青年的爱情观、审美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以至于甚至多年以后,很多人开玩笑都还带有《追捕》台词的痕迹,什么不要朝两边看、多么蓝的天呀,什么神经病跟横路径二似的。

  许望秋对《望乡》和《追捕》兴趣不大,也没觉得有多好;不过他对《追捕》的出品公司大映株式会倒是很感兴趣,主要是对大映公司的老板德间康快感兴趣。

  作为东影厂子弟,许望秋对战争片有特别的偏好。哪怕他因此死过一回,最想拍的电影还是战争片,想拍各种战争片,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没办法,许望秋从小烟火中长大,对战争片的热爱刻进骨头里,烙印在灵魂中。

  战争片是一种特别花钱的类型电影,成本比其他很多类型的电影要贵。因为拍战争片需要做大量的服装,需要消耗大量的枪支弹药。如果是古装题材的战争片,需要搭建外景,需要制作武器盔甲,成本就更高了。

  在正常情况下,电影成本高,只要票房好,根本不是问题。然而这最简单的逻辑在这个时代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